運動會時射箭校隊進場
(台南女中校友會資料庫)
|
現代射箭(或稱西式射箭)是以目前奧運賽反曲弓項目稱之(本文簡稱射箭)。省南女時期,最早參與射箭運動的當屬40年代畢業的校友翁吳金淑與葉文鶴(台南女中化學老師退休)。第二屆傑出校友盧孳艷(62級)曾說:在南女只有讀書、讀書、讀書的慘淡歲月裡,印象最深刻的老師,
就是綁著長長馬尾、上課非常認真嚴謹的化學老師,在課堂上分享她射箭運動的喜悅與參賽的成績表現。這算是60年代全台南市社會人士參與射箭運動的元老。
日治時期17歲的郭如霞引弓,來源:台南女中校友會資料庫
|
1983年石琬珠女士來省南女擔任校長,石校長具備健康開朗熱愛運動的個性,在體衛組長賀斌老師的推薦下,創設了全台第一個高中「射箭社團」。當時已有幾所高級職業學校以體育班方式進行專長訓練的射箭隊。而省南女開辦的是「學生社團」屬業餘娛樂性質,在純女子學校裡,甚至是在純升學導向的高級中學裡,堪稱是難能可貴的學生運動社團(半年後正式成立
射箭隊)。2016年12月拜訪92歲的石校長時,她曾提到當時之所以成立射箭隊的想法:「射箭隊是我來省南女第一個成立的校隊,為什麼要成立射箭隊,因為我認為射箭運動可以訓練專注力、穩定性、不像籃球那樣激烈的運動就可達到運動效果,又需要配合智力才能有良好的運動成績表現,所以很適合我們學校來推展…」
當時第一屆社團學生有高二的郭乃華、高一的張馨文、李錦芬、黃芬華、方慈惠、鄭紫雲等共六位。剛開始練習射10公尺是在1983年剛落成的中正堂(現在的學生活動中心)樓下室內空間(現今的管樂團社部),之後延長距離在停車區練習,至今中正堂下的樓梯階背面也仍有著射壞了箭脫靶時的印記(箭孔痕跡)。也就是說現在的「學生活動中心」,第一個使用的學生社團就是射箭社。
運動會射箭隊成員英姿,來源:台南女中校友會資料庫
|
據方慈惠回憶,剛開始練射遠距離,為了不讓箭射壞(撞牆),就得到射箭場練習。當時借了教練的弓,因還沒能力下弓鬆弦/張弓上弦,所以就將兩把弓,左右套過脖子各揹掛在肩膀上,騎著單車從學校到台南運動公園裡的射箭場練習(興建於1977年是全國第一座專用射箭場,為1978年台南市主辦區運會而建。該址已於2005年變更為網球場)。在往返射箭場與學校的路上,會經過香噴噴的「台南麵包廠」,練習後大家來一杯紅茶加一塊波蘿麵包是當時的「小確幸」。
射箭隊成立之初奧運教練哈帝點撥指導,來源:台南女中校友會資料庫 |
話說1983年11月,社團指導吳鐘盛教練開車載著幾個小女生,到左營國家訓練中心,觀摩師母吳楊淑純與其他選手的比賽(當時射箭運動才剛被總統蔣經國先生欽點為奧運重點培訓項目,國訓中心才剛成立幾年,射箭大多是社會人士與高中生混齡比賽)。在那大雨裡,濕冷凍寒,選手呼出的是霧濛濛的氣。遠觀雨中那美麗的白色身影(當時規定射箭選手穿著須全身白色),各個在雨中站上發射線專注地放箭、靜默地行走拔箭…方慈惠內心深受感動,這樣的畫面實在是太浪漫了!回家後決定自費購買比賽弓,想當正式的射箭選手,從此射箭不只是好玩的社團活動而已,她想射出成績,想自我挑戰成為「運動員」。
1984年3月,是省南女射箭隊第一代成軍後,第一次全隊參加全國青年盃射箭錦標賽,比賽地點是在台北市內湖區的方濟中學,在連續四天整個操場淹水,雨鞋裡的腳都被泡爛了,以及全天候的賽事每天射144箭的挑戰下,方慈惠拿到高中組個人季軍與公開組C組冠軍,並獲得高中女子組團體亞軍(大理石獎座還在校史室裡)。學校也以此成績向教育部申請獲得15萬器材購置補助。該年暑假,方慈惠就送到左營國家訓練中心成為1988奧運培訓選手(半年後被家長要求返校準備升大學)。
也就在1985年的寒假,射箭隊開始為期一個半月的密集訓練,成員除了第一代的方慈惠,其他是第二代的王培芬、陳育純、陳俐慇、田琬君、吳紀慧、蔡孟岑。那些日子睡在中正堂(活動中心)樓梯旁的小房間裡,只為了早上五點起床晨訓與放學後的晚訓,就希望可以多些時間練習,發射線就在金龜樹下,塌塌米就放在練習牆那邊。大家一起做功課、洗澡、洗衣服、半夜爬牆去吃冰的畫面,不知是否還有人記得。或許是「皇天不負苦心人」吧?在校苦練一個半月後的全國青年盃射箭錦標賽在台南市舉辦,仍然是春雨綿綿的濕冷天氣,但幸運的是王培芬、陳育純、方慈惠三人總成績榮獲團體冠軍(獎盃還是在校史室)。高一的王培芬還拿下個人冠軍,60公尺平全國紀錄。高三的方慈惠、高二的陳育純因此獲得保送甄試權,甄試保送師大體育系,如今三人分別在高中(方)、國中(陳)、國小(王)任教。於是「省南女射箭隊」在全國響亮名號約有8年之久,直至81級吳秀忻是最後一屆射箭隊。
2004年8月台灣射箭選手在雅典奧運上奪牌,9月11日方慈惠在任教的母校國立台南女中舉辦射箭育樂營後又再次成立射箭隊,校長黃光明特別在公文上批示射箭隊為「重點發展校隊」提供支援,接任的鄒春選校長也全力支持射箭隊的培訓。雖然參賽成績已不再名列前茅,但兩位校長都肯定射箭運動的特質是最適合南女學生優勢的運動項目,也贊同讓學生透過參加全國射箭賽增廣視野、學習成長。或許歷史總是會複製,2014年在某些情況下,南女射箭隊復興十年後又再次畫下句點。
對方慈惠而言,回想起學生時期開始學習射箭,是為了什麼目的呢?又為何會站在射箭場上呢?其實一開始並沒有想那麼多,最早學習射箭時只是好玩,參加比賽獲勝者畢竟是少數,大部份的人都是輸家。射箭在日本會被稱之為一種藝術-「射藝」,就在於它是無目的,你越是執意地為了要射中標的而射箭,你就越射不好。方慈惠描述曾經歷過的射箭「巔峰經驗」:「心箭合一」,也就是箭的動力來自射手賦予它生命力,那是一種動靜交替的生命力。當拉開弓弦到定位後,呼吸便自然停了下來,在你的空間裡,世界萬物彷彿也都為你靜止了,在發射線上是一個完完全全屬於你的舞台,此時唯一感受到的只剩緩緩的心跳聲,還有那心眼裡無形的攝影機--似將拍攝下放箭的剎那…放箭後,仍須保持著放箭餘姿,直至吐氣完畢,才能開始另一次的循環。
在射箭的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外在影響的因素,有待射手一一去克服,包括目標物的距離、場地、對手、觀眾、環境及天候的變化…..等等,必須克服的因素太多了。除了要克服外在干擾的因素外,射手自我的內在挑戰才正要展開,射箭時需要意象演練:想像拉弓放箭時的動作、想像箭完美的飛行、想像箭準確射中靶心的影像,一箭又一箭的想像,身心皆存在的儀式(ritual)動作。
射箭一直是方慈惠的最愛,所以從她擔任射箭選手到成為射箭教練,射箭的夢境至今仍會不時出現。她在任何時段從事射箭活動時,都是全心全意甚至動員全家來參與。至此才知道對她來說射箭不再只是射箭,射箭是遊戲、是樂趣、是美學、是成就、更是禪學與修身…雖說射箭有著許多古今中外修身養性的哲理,但在她的心坎裡,不管在豔陽下、在磅薄大雨裡,當跨上發射線、徐徐舉弓、專注凝神調息、張弓放箭…她的人生已離開不了射箭,是執著也是瀟灑的浪漫…
後記:
1985年畢業的方慈惠在2016年12月,與92歲的石校長再次重逢,石校長講述當年之所以成立射箭隊的話語…並在最後要出門離開時,牽起方的手來一起跳舞,並開心地說:「沒想到還可以再見到我的射箭隊,真是太好了…」那一刻的感動,內心溫熱、眼角泛光,筆墨難以形容…。2017年5月石校長仙逝了,很難接受這樣的無常,敬誌此文遙念生命中的貴人…
出處:http://tngs100.blogspot.com/2017/07/blog-post_69.html
出處:http://tngs100.blogspot.com/2017/07/blog-post_69.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